英利靠著自動化 年年賺一個資本額高獲利不斷升級 搭上中國車市高成長

高獲利不斷升級 搭上中國車市高成長

 

2016-05-17 作者: 尚清林

 

.......................https://www.wealth.com.tw/home/articles/7817 .....................

 

中國製造政策啟動

 

不做全面自動化 後續成長缺動力

 

林上煒舉例說,○四年英利就看到車身減重的國際趨勢,從過去的鐵件到現在碳鋼等材料,所應用的材料要愈輕愈堅固愈好。有鑑於此,英利還特別飛去歐洲德國材料萊特維(symalite),學習輕量化製作過程,並取得所有認證。現在,symalite在全世界只有4條生產線,其中亞洲唯一一條就是英利廠。所以,當國際大廠在中國生產基地指定要用symalite這款材料時,英利就成了唯一的選擇。

 

「每個階段都要切入技術層次更高的產品,才能將對手甩開。」林啟彬說,○五年,投入儀表板骨架的開發,花了2、3年用盡各種辦法都不成功。最後還是飛一趟德國,請原廠技術工程師駐廠幫忙,改進銲接方法,才讓原本一支1000元人民幣以上的成本,降到低於300元人民幣。

 

宏利副總經理鄭炳國也誇說,林啟彬待人誠懇,不藏私又願意幫助台商,當他想要結合台灣汽車材料一起賺中國汽車財時,林啟彬還出面和中鋼溝通,促成與宏利簽約,這也是英利業績不斷向上提升的原因。

 

林上煒認為,汽車業下一個方向就在自動化,他說,英利長春廠和成都廠生產線,目前已經採用自動化生產設備。

他表示,因應中國製造二○二五年政策,現在英利蓋新廠都要全自動化,這不僅是要和其他廠商競爭,也是要符合國際車廠賓士(Benz)、福斯(Volkswagen)、寶馬(BMW)的需求。

 

一位陸籍英利女性副總說,「現在不做全自動化,就打不進供應鏈,失去未來的商機。」中國製造二五年政策,正在改變著中國汽車產業。

 

林上煒舉例說,過去汽車製造業模具開出來後,開始大量生產,整個廠房都堆放著零組件備料,不但不符合效益,廠房管理也顯得凌亂無序。但現在車廠懂得管控庫存量,改採即時線上作業,也就是車廠通知零組件廠,預告下個月生產數量後,英利再去備料生產。但這時還不知道要交多少貨,直到車廠通知,英利必須在「2小時之內」完成整個生產到交貨的過程,可見英利在生產流程管理的精準,與自動化的效益。

 

台灣黑手大陸鍍金

 

拚規模也拚速度 年營收破百億元

 

中國製造二五年政策要拚規模,但又強調彈性生產。林啟彬回應,過去一個車廠開一種型號就是百萬輛,是靠規模經濟;現在數量是基本要求,還要開出很多種規格零件,又要拚速度,當然只能提高自動化的程度;「若想要和國際大廠做生意,就必須要做好自動化,即時生產。」林啟彬強調自動化是一定要走的路。

 

另一位掌管人事的陸籍幹部也提到自動化的重要性,由於英利位在天寒地凍的東北內陸,本來就少有外來的打工人口,如今又面臨勞工短缺的問題,生產線上很難看到年輕員工,所以自動化設備也解決了缺工問題。

 

林上煒也補充,以往操作油壓機台需要10個人,現在只要2個人管理即可,過去中國廠的員工達3300多人,現在降至2900餘人了,少了10%比重;但全面自動化過程,產品質量、速度都提升了,連電費都比過去還省,現在夜班就進入自動化的關燈工廠,完全靠自動手臂維持生產。

 

如今,看著英利長春廠內,奧迪汽車零件在日本安川的機器手臂下,快速精準地一個接著一個完成,顯然林啟彬的機器大軍已經為英利下一波高成長的動能,未來英利年賺一個股本的故事,也將繼續寫下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ck1616tw 的頭像
    cck1616tw

    星星愛的傳說

    cck1616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