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wealth.com.tw/home/articles/7817

 

英利新工廠 關燈也能生產

 

圖片來源:許育愷

 

作者:呂國禎 2015-05-26 天下雜誌573期

 

這家工廠的機器人,可以在黑暗中安裝產品,兩小時內就高速完成生產與運送。 要做到線上溝通和混線生產,中國汽車零組件台商英利,如何同步升級設備與思惟?

 

不跟上中國製造二○二五的腳步,機器人不僅搶走工作,還會搶走你的生意嗎?這並不是危言聳聽。此刻台商英利集團正在中國興建以機器人為主的自動化工廠。

 

從瀋陽再往北走到長春市,這裡是中國汽車生產重鎮、中國最大汽車廠一汽集團總部,每年生產超過兩百萬輛汽車,這樣的地方竟有一個傳奇台商,他就是英利集團董事長林啟彬。

 

《天下》記者抵達時,英利興建中的長春新廠,第一期約兩萬坪完成土建正在裝機,來自日、德的機器人正在安裝、測試。這些機器人不僅會自動焊接,也會自動上料,旁邊則是大型沖床與自動化設備,最後是出貨倉口的一貫化工廠。

 

把電燈全關起來,也能生產嗎?林啟彬笑著說,「可以喔。」

 

為何林啟彬是傳奇?一九九一年他帶著兩個人,從彰化跑到了長春設廠,從手工生產汽車零件開始做起,到今天英利已成為一汽集團的第一階供應商與早期開發合作伙伴,每年生產超過五千萬件的汽車沖壓件、一千六百萬個塑膠類零件。若以單件來論,光是汽車儀表板骨架就有兩百萬件以上,佔全中國市場近一○%。

 

換言之,全中國每十輛新車,其中一輛就有可能用英利集團的零組件。

 

中鋼宏利汽車部件公司總經理劉宏義說,「包括賓士、寶馬、奧迪、福斯、東風日產、一汽、豐田等,還有二○○九年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閱兵搭乘紅旗驕車,也都有英利的零件。」因此英利的工廠遍布全中國,有長春、遼寧、天津、蘇州、儀征、佛山、成都以及正在興建的長沙英利,另規劃準備投資重慶。

 

走進英利在長春的老廠,看到供應給北京賓士的零件正在裝箱,也看到工業1.5到工業3.0同時存在的景象。生產方式有半機器半人工,也有改成機器手臂上料、加工的自動化生產線。

 

林啟彬說,舊廠只能邊做邊改,工人愈來愈貴也愈來愈難找,機器人比較好管。

 

真正的重點是,中國市場倒逼汽車業走向中國製造二○二五的時代,將面臨兩大挑戰。

 

講求規模和彈性 汽車業變身

 

第一個挑戰是線上即時生產時代來臨。林啟彬分析,以前是大批量生產汽車,放在那邊等銷售,現在車廠都在降低庫存天數,盡量做到賣多少車子生產多少輛。所以零件廠也被要求都是線上作業,車廠只會預告下個月可能要生產幾輛,英利要預先準備好原料,但什麼時候要交貨不知道。

 

等車廠通知英利,從生產到運送要在兩小時內完成,只有高度自動化、即時生產,才能跟汽車大廠做生意。

 

第二個挑戰是混線生產。雖然台灣早已進入了混線生產時代,但中國單一車廠動輒百萬輛的生產量,以前靠經濟規模取勝,但製造二○二五的時代是講規模,又要玩彈性生產。

 

數量龐大、種類繁多、又要兩小時內完成生產交貨,生產時會不會搞錯?林啟彬回答,「每個引擎與零件都有編號,透過物聯網由機器人判讀,不僅混線,還做到用秒來計算平均每部車的生產時間。」

 

英利蓋新廠又投資全自動化,等於把賺的錢又拿來投資買機器人、買設備;但不改成全機器人生產線,卻又滿足不了賓士、寶馬、一汽、大眾(福斯)的要求。

 

這才真正體會瀋陽新松機器人自動化公司總裁曲道奎說的,大家都在做工業4.0、中國製造二○二五,這不光是改變製造方式,也是打造新平台,「你不做就打不進供應鏈,失去未來的商機。」(英文版同步上線www.cw.com.tw/english)

 

--------------

 

★英利集團
成立 ☆ 1991年
董事長 ☆ 林啟彬
主要產品☆ 汽車金屬沖壓件、塑膠零件
營業額 ☆ 逾百億台幣

 

- See more at: 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67943#sthash.CoM05JRQ.dpuf

 

董事長 : 林啟彬
總經理 : 林啟彬

 

彰化縣彰化市中山路二段349號8樓
http://www.engley.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ck1616tw 的頭像
    cck1616tw

    星星愛的傳說

    cck1616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