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wealth.com.tw/home/articles/7817
這家工廠的機器人,可以在黑暗中安裝產品,兩小時內就高速完成生產與運送。 要做到線上溝通和混線生產,中國汽車零組件台商英利,如何同步升級設備與思惟?
不跟上中國製造二○二五的腳步,機器人不僅搶走工作,還會搶走你的生意嗎?這並不是危言聳聽。此刻台商英利集團正在中國興建以機器人為主的自動化工廠。
從瀋陽再往北走到長春市,這裡是中國汽車生產重鎮、中國最大汽車廠一汽集團總部,每年生產超過兩百萬輛汽車,這樣的地方竟有一個傳奇台商,他就是英利集團董事長林啟彬。
換言之,全中國每十輛新車,其中一輛就有可能用英利集團的零組件。
走進英利在長春的老廠,看到供應給北京賓士的零件正在裝箱,也看到工業1.5到工業3.0同時存在的景象。生產方式有半機器半人工,也有改成機器手臂上料、加工的自動化生產線。
林啟彬說,舊廠只能邊做邊改,工人愈來愈貴也愈來愈難找,機器人比較好管。
真正的重點是,中國市場倒逼汽車業走向中國製造二○二五的時代,將面臨兩大挑戰。
等車廠通知英利,從生產到運送要在兩小時內完成,只有高度自動化、即時生產,才能跟汽車大廠做生意。
第二個挑戰是混線生產。雖然台灣早已進入了混線生產時代,但中國單一車廠動輒百萬輛的生產量,以前靠經濟規模取勝,但製造二○二五的時代是講規模,又要玩彈性生產。
數量龐大、種類繁多、又要兩小時內完成生產交貨,生產時會不會搞錯?林啟彬回答,「每個引擎與零件都有編號,透過物聯網由機器人判讀,不僅混線,還做到用秒來計算平均每部車的生產時間。」
英利蓋新廠又投資全自動化,等於把賺的錢又拿來投資買機器人、買設備;但不改成全機器人生產線,卻又滿足不了賓士、寶馬、一汽、大眾(福斯)的要求。
★英利集團
成立 ☆ 1991年
董事長 ☆ 林啟彬
主要產品☆ 汽車金屬沖壓件、塑膠零件
營業額 ☆ 逾百億台幣
- See more at: 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67943#sthash.CoM05JRQ.dpuf
彰化縣彰化市中山路二段349號8樓
http://www.engle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