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利獲VOLVO肥單 添營運動能
2018/01/17 工商時報/陳信榮
搶搭電動車發展順風車,英利-KY(2239)昨(16)日宣布,拿下沃爾沃(Volvo)汽車集團大陸新能源車(電動車)的電池盒、橫樑與相關鋁製品ODM(設計製造代工)人民幣15億元肥單,2019年起開始出貨,替未來5年營運獲利成長添動能。
英利去年起切入大陸沃爾沃供應鏈,今年對沃爾沃的零件出貨量將逐步增溫,年內沃爾沃有望躍升英利第二大客戶。
法人看好2018年隨沃爾沃、北京奔馳等新車廠客戶訂單發威,英利全年營收成長性可望維持去年約2成水平。今年只要鋼價漲勢獲得控制、新台幣匯率回貶不再強勢下,法人估英利今年獲利有機會回到2016年之前的高水平。
英利去年全年合併營收187.81億元、年增20.53%;去年前3季稅後淨利6.57億元、EPS為5.97元。
沃爾沃汽車被大陸吉利汽車集團併購後,加速在大陸市場的布局與產能擴張,配合大陸發展新能源政策,將在大陸開發投產電動車。英利配合沃爾沃電動車零件大單需求,規畫今年內將赴浙江寧波設新廠,就近供貨。
英利是汽車底盤結構零件供應廠,主要客戶包括大陸一汽大眾、北汽奔馳、沃爾沃等汽車廠,隨大陸車市穩步增長,主要車廠客戶新工廠陸續投產,對英利下單採購量也逐步增加。
英利去年透過收購模具廠寧波茂祥,取得茂祥子公司茂齊,藉此切入大陸吉利汽車供應鏈契機,吉利又是沃爾沃汽車的大股東,親上加親,沃爾沃大陸設廠生產汽車、電動車,相關零件開發代工,自然找上英利。
去年英利靠著沃爾沃、北京奔馳等新客戶訂單開始出貨,及收購茂祥、茂齊,帶動營收大幅成長兩成。英利透露,沃爾沃供貨訂單將在今年第4季進入最高峰,新客戶新訂單加大出貨力道下,今年業績成長性可期。
電動車、新能源車為延長行駛里程,車體設計大幅採用輕量化材料,英利在鋁合金、碳纖維等輕量化車體結構材料領域均具有先進生產技術,拿下沃爾沃新能源車的鋁金屬零件5年人民幣15億元的供應大單,業界並不意外。
法人推估,沃爾沃新能源車訂單毛利率可達25%以上,遠優於傳統鈑金零件,對日後支撐英利獲利將帶來貢獻,且因大廠採購起帶頭效益,可望吸引更多大陸車廠下單採購,為英利營運帶來加分。
英利獲Volvo採購大單,明年發酵
2018/01/17 時報資訊/莊丙農
英利-KY(2239)公告,未來供應新能源車市場,正式獲得沃爾沃(Volvo)汽車集團採購合約約人民幣15億元(約新台幣69億元),預計2019年發酵。
由於車廠對傳統燃油車的油耗節能要求提高,而電動車因為電池重量更重,為提升續航里程,電動車對輕量化車身件的要求更高。英利看準汽車輕量化商機,旗下多個轉投資事業已具相關技術,例如:萊特維具有SYMALITE輕質複合材料生產線;肯聯英利則擁有鋁合金材料加工技術。
英利指出,Volvo汽車集團為進入中國大陸新能源車市場,雙方簽訂新能源車電池盒、橫樑及相關鋁製零配件共同開發及採購合約,在產品生命周期內,合約金額約人民幣15億元。
統一投顧認為,SYMALITE輕質複合材料目前除供應Audi、沃爾沃(Volvo)外,之後亦有機會切入日系車廠。在節能環保風潮下,英利在上游材料的布局與投資,使其能夠汲取未來汽車輕量化的商機。
展望第1季,中國車市旺季已過,且工作天數較少,預期單季營收將較上季下滑,但因為新訂單的挹注,相較去年同期法人估計仍有超過1成的成長。(時報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