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28 文/林麗雪
特斯拉、福斯電動車先後在上海宣布量產及試裝,全球車廠加速推進電動車生產,英利跨入輕量化結構件布局十年,明年起營運將起飛
十一月中,德國福斯汽車宣布旗下純電動車ID.3量產,同時間,英利KY合資品牌客戶上汽大眾,也宣布上海安亭新廠正式完工,ID電動車開始上線試裝,福斯集團並預測,至二○二八年全球電動車的總數將會達到二二○○萬輛,其中,高達「五○%」將來自中國。
電動車降重刻不容緩
這些訊息意味著,電動車或新能源車加速推進量產,已是不可擋的趨勢,但不管是混合動力或純電動車都需搭載龐大的電池,車重反而增加,車重增加,將影響汽車耗電量、動力性能、煞車性能、被動安全性及充電續航里程等,汽車結構件朝輕量化發展,已勢在必行。
早自二○○○年就切入汽車非金屬結構件生產的英利,許多輕量化產品都已導入合資車廠應用,包括奧迪A6儀表盤、奧迪A4前端框架,用的都是英利的鋁合金技術;另幾乎奧迪全系列的車底護板等,採用的都是英利的Symalite複合材料。
明年,北京奔馳下一代的備胎艙,用的將會是英利的連續纖維板材技術,是中國第一款,未來也將在應用在其他高階車種上;此外,英利以玻璃纖維跟塑件做比例混合,開發出保護鋰電池殼體,其中上殼底第四季已放量出貨給一汽大眾,明年第一季也將量產電動車鋰電池下殼體,將出貨給沃爾沃(Volvo);鋁塑結合的儀表板骨架明年二月也將量產上市,這些訂單實績,都確認英利正站在車市走向輕量化的關鍵位置上,未來也將在中國汽車輕量化趨勢下,成為最大的受惠贏家。
為北京奔馳、寶馬提供多項汽車結構件的林德英利,首席執行官吳庭波在國際汽車業打滾近三○年,他直言,全球車市正處於輕量化的轉型點,也是個主題,今年雖然中國整體車市衰退一成,但北京奔馳今年則有十六%的成長、寶馬有二成的成長,相較於歐美汽車市場版圖已很明確,中國汽車市場未來的成長空間更具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