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8-08-24 經濟日報 蔡尚勳

 

汽車是屬於高附加價值、資本與技術密集的綜合產業,而賽道上,風馳電掣的賽車總是激起人們無限的激情。從首塊材料鋼板被切割下來後,一場製造科技與美學的交響詩開始它的軌跡。臺灣不論輪胎、鈑金、滑輪、蒸壓器,從生產技術到水準品質,近年來備受國際大廠肯定。然而,許多倍受年輕人喜愛賽車,許多關鍵零組件都是源自臺灣所製造。

 

臺灣車體工業 獨佔全球鰲頭

 

1977 年成立的臺灣帝寶工業,取 Deer Port 之縮寫,為目前世界最大的 AM(After Market,售後服務市場)車燈製造商。17 世紀的鹿港藉由貨品輸出進入全球市場,21 世紀的帝寶工業則帶著車燈,成為世界之冠。

 

不僅曾連續六年榮獲「臺灣20大國際品牌」,更分別在北美與歐陸佔有 4 成與 7 成的市佔率。早期以代工起家,1989 年導入 CIS 企業識別系統揮軍進入歐美市場。

 

臺灣透過參與「德國法蘭克福汽車零配件展」(AUTOMECHANIKA FRANKFURT)、法國國際汽車零配件工業( Equip Auto)與美國拉斯維加斯汽車零配件展(SEMA SHOW)等國際級大型展會曝光,也使得帝寶工業等臺灣汽車產業在國際能見度提升,

 

有著「車輛的眼睛」的車燈,是鎔鑄了車輛性格的點睛之作,帝寶工業長久以來以優質的燈具製造工藝與售後服務,慢慢站穩市場腳步,目前亦是全球規模最大的原廠售後服務企業。

 

另隨著車體輕量化革命,全球車輛品牌開始藉由車身的「減輕」來減少耗能、升級行車的速度與性能;成立於 1987 年,原以專精研製高爾夫球桿球具的明安國際,以創新的碳纖維材質,搭上這股車輛「輕」浪潮

 

明安國際生產的碳纖維的質地又輕盈又高強度,不僅可耐高溫、腐蝕,問世以來更被廣泛運用在航太、3C、機械手臂牙叉等高端機工具設備上,尤其運用在輪胎不僅減輕車身加強車體安全外行駛時更降低噪音與震動有助於改善油耗,更是賽車手一大福音,借助更靈活的輪胎運轉適性與輕盈車體,以達到極速的超跑快感。

 

車體的「外在條件」固然是造車技藝的關鍵,但隨著智慧聯網、車聯網與電動車大勢所趨,有越來越多製造商關注車輛本身的「內在美」。

 

成立於 1998 年,一開始便專注發展「車用發電機二極體」研製的朋程,隨著一步步地攻城掠地以及來自全球頂尖車廠的認證,如今市佔一家過半、掌握全球汽車一年 9 千萬總銷售中,過半數的車用發電二極體訂單,為名符其實的領導廠商,合作夥伴包括「法雷奧・Valeo」、「電裝・Denso」以及「Remy」等知名汽車零件供應商。

 

此外,搶攻全球頂級改裝車市場,巧新以高端輪圈一馬當先率先搶佔市場。

 

1994 年設廠初期便相當看重鍛造技術,當時以生產自行車零件、國防工業零件以及高爾夫球頭為主,隨著當時自行車產業西進中國,產業外移的情況下,巧新開始精進新的鍛造技術,投入汽車輪圈市場後,成功開發鍛造鋁合金輪圈,2002 年後產品陸續登陸北美、歐洲、日本,成功轉型打入高級車輛俱樂部,目前為全球前三大汽車鍛造輪圈供應商之一,合作夥伴包括勞斯萊斯(Rolls-Royce)、寶馬(BMW)、賓士(BENZ)、法拉利(FERRARI)、保持捷(PORSCHE)、克萊斯勒(CHRYSLER)等世界級頂尖車廠。

 

從電動機車到電動賽車 臺灣的機遇與挑戰

 

智慧製造是臺灣未來轉型出路,臺灣除了有擁有完整的電子、光電、資通訊供應鏈體系,更有著長久廣受世界稱歎的精密機械製造技術,在豐富的產業環境下,國內廠商陸續投身汽車電子產業,以因應未來綠能電動車產業廣大潛力。

 

國內重型電動機車領導品牌睿能創意(Gogoro)問世以來,以創造出全球最大的電池交換能源網路「Gogoro Energy Network」聞名,並減少二氧化碳總排放量約 2千5百萬公斤,相當於每年減少 250 萬樹木的吸收量,產品洋溢著都會氣息與靈巧的設計美學,Gogoro 很快成為市場標誌性的綠色電動車品牌代表。

 

正當全球電動車熱潮方興未艾,臺灣品牌早已領跑世界之前,2015 年甫創立的行競科技(XING Mobility )借助自有的創意研發系統「行競 ICHD 模組化電池系統」打造出全球首創的電動車超跑 -「Miss R 綠色電動超跑賽車」,將於 2019 年至 2021 年接單,手工客製生產出 19 輛價值 100 萬美元的超級跑車。

 

「銷售超跑並不是我們的主要目標,這台高性能的電動超跑只是一個創新研發平台,在上面為各種商業和工業車輛開發、測試、與驗證電動化的技術與解決方案。我們現在也正在協助來自世界各地的車輛製造商,將源自於 Miss R 的技術應用在他們的商用車輛和工業用載具中。」行競科技表示,這套「ICHD 模組化電池系統」技術目前已獲得多項相關專利,再加上模組的設計、生產及組裝的複雜性,以及各種軟硬體等關聯性關鍵技術難與被複製,被模仿的難度極為困難。

 

臺灣的產業鏈為行競科技提供了高密度、高靈活性,且高品質的供應商,這意味著企業能在短時間內得以開發創新的車用零組件,即使臺灣本身沒有強大的汽車歷史與文化,但臺灣產業環境卻非常適合開發針對全球商用車及工業用載具使用,具少量多樣特性的電動車輛動力系統。

 

面對未來 2020 年全球電動車的銷售輛即將上看 240 萬輛的蓬勃商機,過去 60 年屢次締造工業奇蹟的臺灣,沒有理由等閒視之;如何激發臺灣中小企業的研發技術動能,以及善用得天獨厚的產業聚落溝通優勢,來健全電動車以及綠能交通發展環境,包括降低購置成本與優惠補助等友善環境,仍然是各方關注的重要議題。

 

工業局表示,擁有眾多世界紀錄與隱形冠軍的臺灣廠商與企業,挑戰未來的世界第一,勢將大有可為。目前政府協助產業加速在馬達、電池與控制器等關鍵零組件發展,提升產業價值,發展電動車輛產業。未來的綠能電動車世界中,臺灣絕不會缺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ck1616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