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主要生產各式前端框架、底護板、輪罩、備胎倉、電瓶托盤及門板等複合塑料零組件以及各式金屬沖壓件、車身安全件及儀表板骨架等金屬車身零組件。此外,還開發碳纖維複合材料(CFRP)產品,以符合未來整車輕量化發展趨勢。
不過英利持續布局的腳步並未停歇,尤其在看好汽車輕量化趨勢下,更是積極發展複合材料。例如百分之百持股的萊特維,研發並生產汽車內外飾輕型複合材料SYMALITE,在大陸獨家授權給英利,也是亞洲唯一生產線。SYMALITE玻璃纖維材質生產技術,獲奧迪與部分車廠指定使用,英利將其視為輕量化發展趨勢下,一大競爭利器。
公司積極拓展新業務領域,2017年收購荷蘭Kranendonk Beheersmaatschappij B.V.公司,切入自動化生產事業,2018年獲大陸上海、廣州兩知名造船廠的自動化焊接線的採購大單。
2018年,公司跨足新能源車市場,生產電動車相關零件,如電動車引擎蓋、電池盒、橫樑與相關鋁製品等。
持續進行整合及多角化經營
英利在中國市場經營已超過20年,先後成立了多家子公司及合資公司,生產據點遍布 中國各大汽車重鎮,並與中鋼(2002)及健和興(3003)合資成立宏利持股40%,進軍熱沖壓件市 場,由英利負責業務及生產。熱沖壓鋼材的產品可在維持相同安全性的條件下達到輕 薄的要求,符合汽車車身朝向輕量化發展的趨勢,未來成長空間相當大。
英利最大的競爭優勢在於玻纖複合材(GMT,玻璃纖維增強熱塑性複合材料)產品的製 程及技術,由於一汽大眾積極導入玻纖複合材產品,且英利持續強化在複合材料領域 的兢爭力,使英利成為中國此產品的領導廠商,加上新能源車對複合材料的需求持續 增加,將是帶動後續營運成長的動力來源。
另外,英利持續擴大多方面的投資,比如投資寧波茂祥、台州茂齊,強化焊接及沖壓 技術,投資浙江杉盛,掌握玻璃纖維增強塑膠製品、碳纖維複合材料等技術,投資荷 蘭Kranendonk公司,跨入機器人市場並可節省機器人採購成本等,未來將會持續進 行上下游整合、異業結合及多角化經營,目前仍持續在評估多個投資案。
主要轉投資事業
2016年底,公司透過參與茂祥增資案,取得該公司51%股權。茂祥為英利-KY大客戶一汽大眾的供應商,同樣是車架結構件供應商,強項在於模具的開發,而茂祥加入英利-KY後,將有助英利的模具開發能力;此外,茂祥旗下100%轉投資子公司茂齊,為吉利汽車供應鏈,未來也將有助英利擴大對吉利的接單動能。
2017年3月,公司併購荷商Kranendonk Beheersmaatschappij B.V.公司,計畫開拓大陸市場,跨足工業4.0市場商機。該公司主要從事機械手臂、機器人的軟體程式設計、媒合,及售後服務,提供客戶完整、一條龍式的機器人自動化解決方案,公司在歐洲主要服務客戶多為造船、航太業者。
2019年2月,子公司英利汽車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將申請在上海A股掛牌上市,成為台商首家汽車零件廠。
.................................................................................................................................................................................................
英利主攻金屬件車身沖壓、儀錶板骨架及安全件等;以及非金屬件前端框架、電瓶托盤、門板、輪罩、備胎倉、底護板等以及模具設計。
熱沖壓-熱沖壓鋼(Press Hardened Steel,PHS)為輕量化且安全係數極高之鋼材,最主要應用 在車身結構件上,例如A、B柱、側門、保險桿、車頂結構架、中央通道、門檻板,以 及車門防撞樑等。
...............................................
主要產品2015年銷售佔比
車身沖壓件 44%
底護板 16%
前端框架類 12%
儀錶板骨架 12%
車身安全件 12%
其他 7%
產品運用 - 非金屬產 :
1/前端框架 2/蓄電池托 3/門基板 4/輪罩 5/備胎倉 6/車底護板
產品運用-金屬產品 :
1/儀錶板骨架 2/門檻 3/前保險杠 4/後保險杠 5/B柱 6/備胎倉
..................................................................................................................
英利主要客戶,今年上半年一汽大眾占比約43%,北京奔馳占比約25%,沃爾沃加上領克(Lynk&Co)占比約6%。
英利最大客戶一汽大眾,大舉投入電動車市場,不僅將大陸佛山廠打造成為年產200萬輛電動車生產基地,大眾運用MQB與MED平台打造的各式電動車產品,都將採用英利的零件。
英利今年也拿下富豪汽車大陸廠電動車的電池盒、橫樑與相關鋁製品,總值逾人民幣15億元代工訂單,明年起開始出貨貢獻業績。英利可望順勢推進富豪與吉利汽車連手打造「領克」電動車零件供應鏈,營運成長添動能。
不過英利持續布局的腳步並未停歇,尤其在看好汽車輕量化趨勢下,更是積極發展複合材料。例如百分之百持股的萊特維,研發並生產汽車內外飾輕型複合材料SYMALITE,在大陸獨家授權給英利,也是亞洲唯一生產線。SYMALITE玻璃纖維材質生產技術,獲奧迪與部分車廠指定使用,英利將其視為輕量化發展趨勢下,一大競爭利器。
英利積極拓展新業務領域,除電動車零件外,也透過去年收購的荷蘭Kranendonk Beheersmaatschappij B.V.公司,切入自動化生產事業,今年奪下大陸上海、廣州兩知名造船廠的自動化焊接線的採購大單,敲開造船業採購大門。
英利基於自家生產線上對於機械手臂、機械人的運用度極高,在垂直整合的對外擴張併購策略下,相中在歐洲機器人自動化解決方案領域上頗富盛名的荷蘭商K公司,計畫開拓大陸市場,瞄準工業4.0趨勢下企業 對自動化生產設備的需求商機。他認為,自動化大家都有,但是誰的自動化利用度高才是重點,自動化是數據化與智能化的搭配,讓設備的可調動性提高。除了單一 生產方式,生產線的抽換也要能保持靈活度,要能隨時因應訂單的更改,公司今年也導入新的ERP軟體,讓英利和客戶的訂單可以做直接的嫁接。
英利積極切入新能源汽車領域,電池殼體明年第1季出貨給沃爾沃(VOLVO),推升營收與獲利明年重回成長軌道,法人估明年營收可成長5-10%。
市場人士分析,長春英利要在上海A股掛牌,一大原因是增加籌資管道,以利集團未來持續擴張事業版圖,也有助英利拓展客戶群。未來股票在對岸上市後,能否助英利再往前大躍進,市場正拭目以待。